期待强筋健骨 黑龙江规模化牧场遇发展"坚冰"

    发布时间:2007-12-03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字号:[

    近几年,中国乳业经历了狂飙突进式的超常规发展;应该说,乳业的快速扩张期已经基本结束。当此之后,奶牛业应正处于由散养、低产向规模化、良种化发展,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化、标准化即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良好时期;各地及龙江奶业发展的多年实践也早已证明,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是提高奶牛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必由之路。然而,在日前我省举办的现代化示范牧场发展研讨会上,占我省奶牛养殖比例近30%的大规模牧场却大吐苦水,很多企业大喊:“遭遇发展坚冰。”事实也的确是:我省存栏量大、单产较高的规模牧场大部分出现了或亏损或苦苦支撑的局面。

      规模牧场步履维艰

      作为乳业大省,我省奶牛养殖方式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仅在5头左右。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及畜牧部门一直未停止过对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工作;但目前全省奶牛规模养殖比重不足40%,全省存栏500头以上,单产达6.5吨以上的规模牧场仅有50家。然而,这50家规模牧场,在目前奶价低迷、市场竞争不规范、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却均感步履维艰。有的已经亏损严重。

      双城康达乳业公司王洪成忧心忡忡地说“2003年我们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引进了400头牛,现存栏730头。单产能达到6.8吨。刚开始还有赢利近两年奶价下滑、饲料涨价,现在已经亏损几十万,如果不是靠总公司盘锦油田给予资金援助,就无法继续维持了。”

      有些牧场已经处于亏损边缘,没有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佳木斯新世纪乳业,存栏700多头,单产6.5吨。向完达山供奶,每公斤1.9元,低于成本价2毛。原打算自产的犊牛养大能够增加总产量,现因后续资金紧张,只能以每头200元的价格卖给药厂。牡丹江大湾奶牛场、龙大股份有限公司因饲养成本高、效益差、没有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这几年单产逐年降低,科技创新工作更处于停滞状态。

      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说,在整个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乳品加工、销售三个环节的投入比通常为7.5:1.5:1,而对应的利润比为1:3.5:5.5,奶农环节成本最高,利润最低,风险也最大。一旦更多奶农退出,或许一段时间后,奶价就会像前阵子的猪肉那样上涨。不同的是,生猪补栏周期只要半年,奶牛补栏却要两年半。

      看看“步履维艰”账

      我们看看这些牧场是如何“步履维艰”的。

      规模牧场算账最重要的是算好“饲养成本”账,而能否做到科学饲养是降低饲养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统观这些牧场,科学饲养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省这些规模牧场在场所建设、固定资产投入上都下了很大血本,有人形容太注重养牛场的“豪华程度”,有的甚至占用了后续发展资金。有的牧场过多的投入精饲料,以为只要多给牛吃好的就能多产奶,不会按照牛的不同阶段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搭配的不合理,不但没有提高原奶质量和数量,反而增加代谢疾病,增加了防疫成本。久而久之,单产下降,直接影响利润。在近50家牧场中,真正应用现代化技术和现代化器械的比例不足70%,很多大规模牧场都没有TMR(全混日粮技术),靠人工进行饲料搭配和搅拌,牛吃不上全混日粮。

      双城某乳业公司组建初分别从新西兰、澳大利亚引进单产能达到8吨的奶牛。为了让奶牛多产奶,牧场下了工夫:高级的牛舍、大量的精饲料。可是单产不升反降到6.5吨,加上当地奶业加工企业1.97元的收购价,远远低于2.1元牧场正常运作的成本价,企业严重亏损。

      牛群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牧场运营负担重、赢利困难的重要因素。据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吴和平介绍,牧场奶牛结构的正常比例是3.5:6.5,即不产奶的犊牛和干奶期的牛的比重应是35%,产奶牛的比重应是65%。这两项里后者比例越大总产量就越高。可我省很多牧场两者的比例都在5:5,甚至是前者占比例更大。这样的牧场一旦饲料涨价快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饲料消耗到了不产奶牛上,成本成倍增长。桦南一牧场存栏200头,该场产奶牛70头,不产奶牛120多头,如此繁重的饲料负担,怎能不亏损?海林农场、8511农场良种牛的比例大约是3:7,赢亏之别,显而易见。

      同小散户比起来,规模牧场在饲料上的投入要多一些,牧场一般要按3斤奶投入一斤精料的比例,饲料涨价对其影响就更重。最新饲料价格显示,进口豆粕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吨4200元,棉粕每吨2800元,平均涨幅达50%。我省牧场像海林那样利用自己的条件种牧草的少之又少,因此抵御饲料涨价风险的能力就很差。富锦一牧业公司存栏900头,奶价每公斤2.2元,略高于该场的成本价,挣扎在亏损边缘。该场场长叫苦:饲料涨幅度太大,去年苜蓿草350-600元一吨,今年涨到950元,豆粕由2200元涨到3050元,人工费每月800元还雇不到人。 淘宝网女装秋装新款推荐按摩霜推荐美白怎样快速瘦脸祛斑排毒方法哪种好

      有关人士不无担忧地说,规模牧场一旦面临亏损,后续资金跟不上,就面临着机械设备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进行,奶牛单产逐年降低,科研工作处于停止的恶性循环状态。

      仅有规模是不够的

      当大多数规模牧场步履维艰,无账可算的时候,我省也不乏好的典型。

      海林农场奶牛存栏9010头,其中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3300头;年产鲜奶27022万吨,平均单产6.5吨;即使在奶价最低迷时,他们的奶价没低过2元一公斤,也赢利,现在奶价达到2.9元,日子就更好过。

      场长刘连学自豪地亮出几大法宝:养殖规模大,对加工企业有吸引力;奶质好,全是澳牛,乳脂率达3.2,蛋白达4.1;饲养水平高,奶牛一夏天都能吃上紫花苜蓿,常年吃上青贮,奶牛在不同时期吃的是不同配方的全混日粮,没有代谢疾病。牧场拥有标准化牛舍14栋,大型集中榨奶厅两座,2套丹麦产集中榨乳设备。他们投资458万元,建起了容积1920立方米,日处理牛粪尿80立方米,日产沼气1200立方米,可供场部地区1000户居民生活用气的大型沼气站一座,“废物”利用增效。青贮玉米种植实行了专种专贮式的专业化生产,种植户按栽培技术标准操作,亩产量达5吨,高产地块达到6吨以上。青贮专业户按青贮操作技术标准制作青贮,青贮质量好、损失少,供应青贮饲料比过去奶牛户自种自贮,每公斤可降低0.04元。每头成母牛饲喂量按8吨计算,降低成本320元。科技应用上,与中国农科院、黑龙江畜牧研究所合作,推行了测定奶牛生产性能(DHI)技术,临床应用了“奶牛早期妊娠诊断技术”,提高情期受胎率,保证奶牛正常繁殖周期……

      对比总结,我们不难得出那些步履维艰的规模牧场的共同之处:内部管理粗放,集约化经营及标准化建设水平低。普遍存在科技意识不强、饲养管理不规范和市场适应能力低等问题。有的是硬件不错,软件跟不上,使得很多设施不能发挥作用,有的是盲目追求规模,透支投资,没有把钱用在刀刃上。在走访的很多牧场中,找不到饲养和防疫的操作技术标准,有的牛雨天就站在水里,工人在一边闲着,还说“牛现在不产奶,没事儿。”问他们什么时候参加过养殖培训,却说“养牛培啥训,谁还不会,自古不就这么养吗?我们都在家养过!”

      牛群是奶牛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适时、准确反应牛群状况是保障奶源优质与否的关键。大多数牧场的信息化程度都很差,有的牧场根本找不到详尽精准的牛只基本档案登记、生长性能测定、体形评定、繁殖登记、及日常转舍处理、离场登记、产奶登记、DHI测定等,无法适时动态分析牛群结构。

      从业人员素质低,养殖技术差,造成很多牧场有了先进的现代化器械和科学饲养规程,却没有能力执行。经营观念落后,没有把牧场当作高标准的企业去要求,而是“以养活为标准”,认为养牛是很简单的事。太多的老总都在抱怨饲料涨价,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多种点苜蓿,减少点成本,要像海林那样多靠自身解决问题。

      省里政策为规模牧场强筋健骨

      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是提高奶牛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必由之路。解决规模牧场的现存问题,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规模牧场强筋健骨。对大型青贮机械购置、青贮种植等继续予以财政补贴;对大型、永久性青贮窖建设由贷款贴息改为财政补贴。在此基础上,省及市、县财政从2007年开始安排专项资金与匹配资金,重点用于全混日粮(TMR)机械设备、黄贮(微贮)机械及菌剂购置补贴,支持奶业协会、奶农合作社建设,对奶牛主要疫病进行控制与净化,扩大奶牛良种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对国家补贴范围外的奶牛实施冻精补贴、对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的实施予以财政支持、加强奶牛良种场建设、建立奶牛标识与档案管理体系等;对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予以专项扶持。利用农业开发专项资金对标准化奶牛场区建设及规模化饲养场(大户)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予以集中扶持。

      “规模牧场可以优先享受这些政策。”省畜牧局副局长王德胜说。

      好的扶持政策只是外因,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站住脚,最终还要靠自身。希望随着乳业市场的不断规范,奶价的逐步提高,我省规模牧场的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步子会走得更大,更稳些。
    分享至:

    版权所有河北省奶业协会©2003-2019 冀ICP备19003080号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河北省奶业协会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839635 15932668866(微信同步)